跳到主要內容區
:::

盧泰康教授
盧泰康,〈林永村先生捐贈古笨港出土陶瓷研究〉,《重返古笨港:雲林北港出土文物臺灣與日本合作研究 vol. 2研究編》,2023年,頁53-123。
邵慶旺、盧泰康,〈從物件詮釋「文物」之研究:以疑似兒玉源太郎頭像殘件〉,《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76(2),2023年,頁59-98。
盧泰康、廖伯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清代新竹周玉樹官服泥塑像研究〉,《歷史臺灣》,第25期,2023,頁43-106。
盧泰康,〈浯洲文物探源-金門瓊林兩件傳世古瓷研究〉,《2022年第1屆「文化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以地方之名:文化、文物與社會創新研究中的地方》,臺中:逢甲大學文化,2023,頁117-154。
盧泰康 ,〈排灣族古陶壺裝飾藝術〉,《JOY愛十三行》,第13期,2021,頁16-21。
盧泰康、蔡依倫,〈反映大航海時代中西交流下的淡水-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館藏錢幣與克拉克瓷研究〉,《博物淡水》,第13期 ,2021 ,頁68-83。
盧泰康,〈臺南發現的月港銘墓碑與南山公墓的重要性〉,《碑碣、文獻與地方社會》,臺中: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2021年,頁45-73。 
盧泰康,〈十七世紀前半西班牙人在北臺灣的陶瓷貿易〉,《從史前到歷史 臺灣東半部的文化樣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20年12月,頁241-282。 
盧泰康,〈臺中霧峰林家文物普查與調查研究成果〉,《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54期,2020年,頁122-124。 
盧泰康,〈藏在飯桌上的祕密-解讀臺灣餐飲陶瓷發展史〉,《文保日常二三事成果手冊》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20年,頁68-79。 
盧泰康,〈我國國防文物的類型、普查調研與分級指定初探〉,《2020國防大學全民國防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2020年,頁29-46。 
盧泰康,〈臺灣原住民排灣族古陶壺研究〉,《逢甲人社學報》第40期,2020年6月,頁25-84。 
Tai-kang Lu, A New Discovery of dated Dong-xi Kiln Celadon from the Qing dynasty in Taiwan, The Newsletter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No. 28, May 2020, pp.22-23. 
盧泰康、邵慶旺,〈金門傳世明代古物「蔡復一畫像」文化資產價值研究〉,收於李建緯主編,《文化資產與物質文化研究:回應與挑戰》,臺中:逢甲大學,2020年,頁1-60。 
盧泰康,〈蔣公堤功德碑研究〉,《文化資產中的古物研究與鑑定臺南瑰寶大揭密》,臺北:五南出版社,2017年,頁224-240。
Lu, taikang, “The Kraak Porcelains Discovered from Taiwan and Macao,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nila Galleon Trade,” Archaeology of Manila Galleon Seaports and Early Maritime Globalization (AAPN, volume 2), Singapore: Springer Nature Singapore Pte Ltd., 2019, pp. 147-160.
盧泰康,〈臺南明鄭古墓出土珍貴文物〉,《故宮文物月刊》,第430期,2019年1月,頁94-108。
盧泰康,〈第叁章-文物普查與暫行分級標準作業程序〉,《文物普查與暫行分級作業手冊》,2018年,頁66-125。
盧泰康,〈第肆章-文物研究方法(類型與風格分析、裝飾題材、製作工藝、年代與產地判定)〉,《文物普查與暫行分級作業手冊》,2018年,頁144-155。
盧泰康,〈臺灣考古出土與傳世的清代福建東溪窯陶瓷〉,《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39期,2017年,頁23-57。
盧泰康,〈文化資產中的火炮文物研究;以兩件臺南市藏清代古砲為例〉,《微物史觀與地方社會》,2017年,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逢甲大學,頁165-219。
盧泰康,〈臺南大天后宮傳世收藏的陶瓷供器〉,《媽祖物質文化研討會–媽祖文化中的歷史物件、保存與再現」,臺中:財團法人臺中樂成宮,2016年,頁65-88。
盧泰康,〈臺灣南部考古出土與傳世的西方銀幣研究〉,《台灣史研究》,第22卷第2期,2015年,頁151-196。
盧泰康,〈台灣唯一傳統烏瓦窯鶯歌協興瓦窯毀了〉,《陶藝古今藝術》,第86期,2015年,頁130-133。
盧泰康,〈台灣考古出土十七至十九世紀貿易陶瓷的發現與研究〉,《貿易陶瓷研究》,第34期,東京:日本貿易陶瓷研究會,2014年,頁1-25。
盧泰康,〈閩臺兩地的傳統烏瓦窯〉,《陶博館研究集刊.2013-2014》,新北市: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2014年,頁150-166。
盧泰康、王竹平,〈屏東縣琉球鄉碧雲寺傳世陶瓷古物研究與修護〉,《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三十期,2014年,頁37-58。
盧泰康,〈歷史文化與全民生活的縮影:綜論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典藏陶瓷〉,《高雄文獻》,第4卷,第3期,2014年,頁65-99。
盧泰康,〈臺灣南部寺廟收藏的傳世陶瓷香爐供器〉,《近代物質文化研究-第一屆歷史與文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4年,頁37-66。
盧泰康,〈明代中國陶瓷外銷的歷程與分期〉,《2002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古代瓷器輸出及文化影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頁401-414。
盧泰康、李建緯,〈臺灣古蹟中暨存古物調查的現況與反思〉,《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25期,2013年,頁95-115。
盧泰康,〈澳門崗頂山坡出土陶瓷研究〉,《文化雜誌》,2013年,頁151-176。
盧泰康,〈澎湖馬公港出水「棹銅」考〉,《南藝學報》,第四期,2012年,頁83-123。
盧泰康,〈從臺灣與海外出土的貿易瓷看明末清初中國陶瓷的外銷〉, 《逐波泛海-十六至十七世紀中國陶瓷外銷與物質文明擴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主辦單位: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陶瓷下西洋小組,香港,2011年,頁23-24、235-252。
盧泰康,〈古寺遺珍-臺南開元寺所藏陶瓷〉與「文物圖版(陶瓷部份)」內容,收於《物華天寶話開元-臺南市二級古蹟開元寺文物精華》,臺南:臺南開元寺,2010年,頁206-221、247-255。
盧泰康,〈台灣考古出土歷史時期陶瓷的年代與特徵〉,《故宮文物月刊》,第326期,2010年,頁56-67。
盧泰康,〈呈現草原民族特色的遼代陶瓷藝術〉,《故宮文物月刊》,第324期,2010年,頁66-77。
盧泰康,〈台灣與澎湖發現之越南釉下褐彩瓷及其意涵〉,《史物論壇》,第10期,2010年,頁119-138。
盧泰康,〈臺澎地區出土十七世紀漳州窯青花瓷〉,《陳昌蔚紀念論文集》第四輯,臺北:財團法人陳昌蔚文教基金會,2009年,頁217-257。
盧泰康,〈澎湖群島発見の肥前磁器〉,《金大考古》,第六十一號,2008年,頁1-4。
盧泰康、野上建紀,〈澎湖馬公港與金門所發現的肥前瓷器〉,《史物論壇》,第6期,2008年,頁93-121。
盧泰康,〈麻六甲的肥前瓷器貿易〉,《金大考古》,第五十號,2005年,頁1-6。
黃翠梅、李匡悌、盧泰康〈臺南縣歸仁鄉歸仁窯遺址學術調查與研究〉,《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研究集刊2003》,臺北縣: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4年,頁43-60。
盧泰康,〈從Pandanan沉船遺留陶瓷探索明初中國與東南亞的貿易〉,《鄭和研究與活動簡訊》第十七期,2004年3月,頁22-23。
盧泰康,〈清代鶯歌窯業〉,「鶯歌製陶兩百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縣: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4年,頁149-161。
盧泰康,〈台灣傳統白糖製造技術與其關鍵陶質工具〉,《成大歷史學報》,第28號,2004年,頁89-136。 
盧泰康,〈海外遺留的明初陶瓷與鄭和下西洋之關係〉,《鄭和下西洋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2003年,頁219-257。
盧泰康,〈國立臺南藝術學院典藏石槨年代初探〉,《史評集刊》第2期,2003年,頁113-168。
盧泰康,〈龍泉青瓷藝術及其風格特徵(下)-元明時期的龍泉窯〉,《陶藝》,第42期,2003年,頁96-99。 
盧泰康,〈中國南方龍窯的發展與演進〉,《陶藝》,第40期,2003年,頁112-115。 
盧泰康,〈中國夏商周時期的陶瓷發展及其特徵〉,《陶藝》,第39期,2003年,頁90-93。 
盧泰康,〈龍泉青瓷藝術及其風格特徵(上)-青翠瑩潤的宋代龍泉窯〉,《陶藝》,第37期,2002年,頁90-93。 
盧泰康,〈縱談古代西方的玻璃工藝〉,《陶藝》,第36期,2002年,頁98-103。 
盧泰康,〈中國古代的玻璃藝術 (下)-元明至清代〉,《陶藝》,第35期,2002年,頁92-97。
盧泰康,〈唐代茶道中的飲茶器具〉,《茶藝-普洱壺藝》茶藝第二期,五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頁70-75。
盧泰康,〈宋元陶瓷篦紋裝飾研究-兼論臺澎地區發現的篦紋陶瓷〉,《陳昌蔚紀念論文集》第一輯,臺北:財團法人陳昌蔚文教基金會,2001年,頁126-173。
盧泰康,〈中國古代陶瓷中的篦紋-擂杯與擂茶文化〉,《陶藝》,第34期,2001年,頁92-95。 
盧泰康,〈中國古代的玻璃藝術 (上)-先秦至唐宋時期〉,《陶藝》,第34期,2001年,頁78-81。 
盧泰康,〈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宋時期的越窯青瓷及其鑑定〉,《陶藝》,第33期,2001年,頁80-85。
盧泰康,〈唐代陶瓷中的外來風格〉,《陶藝》,第32期,2001年,頁84-87。
盧泰康,〈新石器時代晚期-大陸和台灣地區的黑陶藝術〉,《陶藝》,第31期,2001年,頁106-109。 
盧泰康,〈澎湖風櫃尾荷據時期陶瓷遺物之考證〉,《故宮文物月刊》,第221期,2001年,頁116-134。
盧泰康,〈隋唐時代石製棺槨研究〉,《2000珊瑚潭藝術季跨界藝談論文集》,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學院,2000年,頁67-96。
盧泰康,〈陜西銅川耀州窯的興衰〉,《陶藝》,第27期,2000年,頁88-93。
盧泰康(霽玄),〈宋元時期中國南方的青白瓷盛景〉,《陶藝》,第26期,2000年,頁52-55。
盧泰康,〈臺灣傳統陶塑藝術-交趾陶源流及其特色〉,《陶藝》,第24期,1999,頁50-54。
盧泰康,〈中國陶瓷史中的乳濁分相釉〉,《陶藝》,第23期,1999年,頁102-106。
盧泰康,〈臺灣東部的史前時代陶藝發展〉,《陶藝》,第22期,1998年,頁124-126。
盧泰康,〈摹寫草原民族性格的遼代陶瓷〉,《陶藝》,第21期,1998年,頁124-127。
盧泰康,<臺灣史前時代的繩紋陶和印紋陶>,《陶藝》,第20期,1998年,頁120-123。
盧泰康,<宋代陶瓷中的剔刻紋飾和陶模印花>,《陶藝》,第20期,1998年,頁92-95。
盧泰康,<臺灣新石器時代彩陶藝術>,《陶藝》,第19期,1998年,頁120-123。
盧泰康,〈宋代陶瓷造型紋飾的設計源流〉,《陶藝》,第19期,1998年,頁112-1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邵慶旺助理教授
邵慶旺、盧泰康,〈從物件詮釋「文物」之研究:以疑似兒玉源太郎頭像殘件〉,《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76(2),2023年,頁59-98。
C.W. Shao ,H.L. Chiu , S.K. Chang (2015),《A Study on Generic Representation of Human Skeletal Remains Replication of Prehistoric Burial》,2015 CIPA,TAIWAN
邵慶旺,《出水陶器之鹽類降低研究》,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TSAE)暨東亞人類學學會(EAAA)聯合年會,2015年,臺北:政治大學。
邵慶旺,〈交趾陶保存與修護觀念概述〉,《陶瓷鑑賞與保存修護論文集》,臺中: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10年,頁276-287。
邵慶旺,〈臺灣出土陶瓷器修復填補研究〉,《陶瓷鑑賞與保存修護論文集》,臺中: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10年,頁21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