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2017/10/26―程式邏輯與Python語言介紹

本次演講邀請到聯新亞洲醫學教育有限公司執行長黃俊堯教授至本校講授程式邏輯與Python語言介紹相關主題演講。講者黃俊堯教授對於虛擬實境、人工智慧及程式系統開發皆有專研,演講內容由淺入深,讓參與演講的同學們更容易了解演講內容。
講者大略介紹電腦程式的相關基礎知識,所謂程式是由一系列人類可知曉的電腦指令所組合而成,這些指令可以被編譯與鍵結轉換成電腦可辨識的機器編碼,使電腦得以執行指定動作。而轉換過程所需的語言轉譯器,又可類型分為組譯器、編譯器及直譯器,高階語言所撰寫的程式,必須透過直譯器或是編譯器轉換成電腦可辨識的機器碼。原本看似艱澀難懂的資訊工程知識,透過黃教授幽默風趣的說明方式,變得更為有趣且更加靈活。
講者亦說明程式語言的歷史沿革,其大致分為五階段。第一階段機器語言是指在電腦內部的訊息中,只有0和1兩種邏輯狀態。第二階段組合語言是以英文字、數字符號來重組機器語言。第三階段高階語言為較接近人類的語言,讓即使較不熟悉電腦硬體結構的人,也可以設計程式解決問題。第四階段非常高階語言是以高階語言為架構,但相較前者語法又更接近人類語言。最後階段為自然語言,又稱邏輯導向語言,目前主要用於人工智能研究領域,能夠讓電腦直接處理人類語言所寫的問題。而Python程式語言是一種面向對象、直譯式的電腦程序語言,使用者在使用Python程式語言編輯程式時,皆能輕鬆完成許多常見的系統任務。它的語法簡單,是使用縮排來定義語句塊,非資訊工程師專業背景的一般大眾也能輕易上手。程式語言的發展脈絡隨著時代演進更趨近人性化。
了解資訊工程學相關專業術語及基本概念後,講者開始講述如何撰寫程式,首要事項為決定須完成的工作步驟,再將自這些步驟寫成虛擬碼或是繪製成流程圖,再將虛擬碼或流程圖轉譯成程式語言,最後嘗試執行程式,如若發生錯誤,則進行除錯。另外,程式變數是指在程式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會需要記錄某些資料,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數字,我們把這些資料記錄在記憶體的某個位址中,並賦予其名稱,如同便利貼的功能,幫助電腦暫存資料。
本次演講除讓了解資訊工程的相關運用亦可增進自身對於邏輯的運用,藝術史學研究如同程式編輯及運作,兩者皆需要邏輯分析與細膩的觀察,透過黃教授的演講除了能夠拓展更多元的知識,亦能從中了解不同領域的專業運用,甚至取法資訊工程系統運作時所具備之邏輯思考架構,讓自身思維更為靈活、清晰。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