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2016/04/08─中國與東亞玉器校外教學:菜寮化石館、故宮南院

舉辦日期:2016/04/08
舉辦地點:臺南市立菜寮化石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分院
領隊老師:黃翠梅 教授
 
 
       本學期中國藝術史專題(二)─中國與東亞玉器於2016年4月8日帶領學生參訪臺南市立菜寮化石館以及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分院。
       臺南市菜寮化石館,主要參觀臺灣墨玉展,首先先由館方所安排的導覽人員帶領大家觀看展覽,後再由老師進行補充。臺灣玉形成原因為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間互相碰撞所形成的造山運動,使岩床變質,進而在第二次造山運動時促成臺灣玉形成。其主要成分為鈣鎂矽酸鹽,又可分為綠色的臺灣玉、帶有蠟光的蠟光玉與因臺灣玉的構造為片狀,固可加工常有貓眼的貓眼玉具。臺灣玉最早發現者為日本軍隊,但因日本軍隊所要的是與臺灣玉共生的石綿,所以將一同與石綿開採出來的臺灣玉丟棄在花蓮豐田的溪流中,使後來廖學誠先生發現並撿回成大化驗,後經由譚立平教授帶著樣本送至香港化驗,確立這些樣本為閃玉,從此之後花蓮的採礦工業開始發展,家家的客廳成為玉石加工場,直到後來因臺灣玉結構為片狀故開採時大量破碎,且也因許多礦源都在水源保護區禁止開採,故臺灣玉開採量漸漸減少,直至今天只有兩到三處礦場仍有開採。展中也展示了礦場主人用自身礦場所生產的臺灣玉雕塑了大型雕塑作品,也有東海大學的林淑雅教授利用臺灣玉結合現代金工業所設計了具現代感的飾品。
        故宮南院主要參觀伊斯蘭玉器展,此些伊斯蘭玉器為蒙兀兒帝國公主嫁到中國來後,帶來的嫁妝,伊斯蘭玉器多為食器,裝飾紋為花草與動物,且會在玉器上鑲嵌寶石,與中國傳統玉器風格不同。最有趣的地方為新疆回部的贗品,其在工藝水平上與蒙兀兒帝國相差過多,蒙兀兒帝國玉器上的線條帶有弧度與深度,與新疆回族所雕刻出生硬無弧度的線條不同,非常容易辨認。可此現象表達出回族人不知道蒙兀兒玉器的雕刻方法,但透由仿造這動作,也產生出一種新風格—新疆回族透過自己的觀察習慣融合自己的文化所創造出來的新風格。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