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2017/04/14─策展與評論校外參訪:台南新藝獎

舉辦日期:2017/04/4 13:00~17:00
舉辦地點:德鴻畫廊、么八二空間、東門美術館、木木藝術、加力畫廊
領隊教師:蔣伯欣 助理教授


  策展與評論課程校外教學參觀「台南新藝獎」,「台南新藝獎」以散佈在台南市區的替代空間、畫廊及美術館共十個空間為展場,本次校外教學依序參觀:德鴻畫廊、么八二空間、東門美術館、木木藝術及加力畫廊等五個展場。

  德鴻畫廊展出張清淵、林宜寬、林書楷、倪瑞宏四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形式截然不同,卻有著共同的命題,即是對城市生活的回應。其中林書楷的作品相當精細有趣,轉化了地圖的作用將其視覺化。讓過去、當下與未來不同的時空匯聚在同一平面。而么八二空間展出李耀生、蔡宗祐、黃逸民、陳妍伊等9位藝術家的作品,相較於其他展場藝術家年齡的分佈,么八二空間的參展藝術家皆較為年輕,作品的形式也較為特殊及多元。東門美術館展出許自貴、林鴻文、王耀俊、蔡尚孚等多人的作品,年齡及作品形式的差距較大,從林鴻文的抽象繪畫到裝置作品,東門美術館呈現了跨越世代及媒材,對於藝術的理解及可能性的嘗試。

  木木藝術位在安靜的住宅區內,參展藝術家為蔡宗祐、李姿玲、李立中、林盈潔,其中李立中的廟宇的攝影作品有相當大的可討論性,當創作者類積一定的作品數量後,便可以從中發現古典廟宇與現代燈光之間的奇妙互動。加力畫廊的參展藝術家有徐永旭、顧世勇、張乃文、李旭彬、林煌迪、陳伯義等人,加力畫廊是這次參觀的五個展場中,展覽空間最大,也使用的最為完整的一個。因此除了繪畫,加力畫廊也展出了大型雕塑作品,每件作品的配置都相當適切。

  結束五間畫廊的參觀後,蔣老師先和我們討論「台南新藝獎」的構成狀況及作品的內涵,主要的問題在於策展人如何決定每一個展場內的藝術家組成、作品選擇,其中的思考除了牽涉行政上的協調、空間的限制,策展人還有什麼考量?討論結束後,蔣老師邀請「台南新藝獎」總策展人林煌迪老師與我們分享策展過程,林煌迪老師很仔細的和我們談論每一個展區的組成方式,林老師提到,除了需要和展覽空間協調,其餘有部分的考量是來自相當主觀的視覺性,而構成或改變了作品與作品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林煌迪老師提出這次「台南新藝獎」的目的之一是集結台南當代藝術圈的創作者,以作品向官方證明自身的存在。當代藝術的活躍是一座城市不能忽視的部分,「台南新藝獎」呈現在地藝術創作的動能,無論是形式的多元或理念的深入都質得進一步探索。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