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2─博物館學專題: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校外參訪: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
舉辦日期:2017/03/12 10:00~16:30
舉辦地點: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
領隊教師:魯希文 老師
本次課程校外參訪,配合魯希文老師於「博物館學專題: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課堂所教授之基本理論與原則相關知識,在魯老師的引領下,修課同學們實地走訪觀光工廠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與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兩處。
該日早上先於土城捷運站集合,一同驅車前往手信坊創意和菓子文化館。首先,參訪的是特色伴手禮區,透過觀察其文創商品的包裝,及商品品項種類的陳列銷售方式,了解其行銷宣傳手段是如何。十一點時,則參與先前預約的付費制團體導覽,由手信坊導覽人員為同學解說:從園區整體的設計規劃帶入該品牌緣起,該品牌的創辦者陳世洋是如何往返臺灣與日本間,以和菓子作為媒介,融合傳統製作技藝,並予以創新。而於最後帶領我們進入的展示館內,手信坊將蛋捲的生產流程透明化,讓民眾得以知曉其製作流程,並降低對其食品安全的疑慮。
此外,亦透過舉辦創意和菓子DIY活動,使我們有實際動手的體驗機會,製作過程中,發現手信坊的工作人員具一定的應變能力,如活動過程中的小意外:有位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和菓子弄掉在地上,心情十分沮喪低落,但導覽人員藉由最終的有獎徵答活動,讓她獲取新的和菓子的方式,帶著歡笑離去,成功讓其以美好的觀光回憶完結。從中可見手信坊作為一觀光工廠,其實除了本身的商業盈利外,亦有其須履行的職責,如:需留意所有導覽參與者的安全,甚至是妥善顧及參與者的心情。但是,我們也發現手信坊仍尚有進步發展的空間,其團體導覽雖採提前預約制,以每日開設六個時間點,每批人數至少10人以上規劃參加梯次,並未以預約者的所屬單位背景作為依據,顯然人次的多寡(商業盈利)是手信坊的主要考量點,非真正為參與者的吸收度著想,缺乏質性面的重視。
接續則轉而前往下一參訪地點台北國際藝術村|寶藏巖。該機構隸屬於台北市文化基金會的藝術村營運部,其見證台北市各時期的發展進程,擁有特殊的人文歷史脈絡。於村內居民自發經營的寶村柑仔店享用古早味午餐,並至店家二樓空間,由張玉漢老師講解「類博物館」課程。張老師先向我們介紹寶藏巖的歷史沿革、組織規劃及現況發展,而後為同學授課類博物館與其發展、現今館所的經營困境,像是館所範圍有過小或過大,甚至是經費欠缺、需自籌等實際需審慎面對處理的營運狀況,以其多年的實務經驗,為同學進行該性質單位的優劣分析。
在初步熟知寶藏巖的館所性質後,其安排並領我們實際走坊村內角落,從歷史斷面,迄寶藏巖寺,透過每一景點的詳細導覽,讓同學更深入並貼近寶藏巖的所有面向。寶藏巖現可分為三大面向:「寶藏家園」、「藝術村」與「青年會所:閣樓」,我們了解到現今尚有20戶的原居民居住於此,而這些在地居民與藝術家於此場域一起生活、共同創作的獨特模式,於現今舉辦的《歲月違章——寶藏巖歷史重述展》中可相互應照,藝術村運用村內的寶村二九、創藝小客廳,以居民老照片檔案幻燈片或藝術家再創作的方式,見證專屬此地的記憶底蘊,重新凝視過往。藝居共生的概念此雙方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揉合,成為寶藏巖現今最珍貴的文化資產。最後,回到了柑仔店的二樓空間,由魯老師作結,詢問今日同學的參訪體會,及與文創課程的連結說明,深化對於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搭配窗外歷史斷面前遊客或坐或躺的大片綠茵草地,及新店溪河堤旁正在從事各種運動人們的美景,為此趟校外教學劃下一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