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淳美 助理教授
suncm@tnnua.edu.tw |
|
電話 |
(06)6932616 |
學歷 |
巴黎第四大學藝術史博士 |
經歷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
行政經歷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史學系大二導師(2019-2023) |
研究領域 |
歐洲現當代藝術 |
著作 |
專書 |
2016 | 《張炳堂-鳥籠》,「歷史.榮光.名作III」,臺南市文化局、藝術家出版社,2016。 |
2001 |
博士these de Doctorat en Histoire de l’art: « Peinture moderne a Taiwan, les influences japonaises et occidentales-à travers etude de Chen Dewang(1910-1984) et son groupe "Mouve" en 1937 », U.F.R. d’histoire de l’art et d’archeologie, Universite de Paris-IV, Paris-Sorbonne. |
1994 | 高等研究文憑 mémoire de D.E.A.:« La modernité de la peinture à Taiwan de 1900-1950 », U.F.R. d’histoire de l ’art et d’archéologie, Université de Paris-IV, Paris-Sorbonne. |
1993 |
碩士 mémoire de Maîtrise :« La peinture à Taiwan de 1860-1945 et l’influence occidentale », U.F.R. d’histoire de l’art et d’archéologie, Université de Paris-IV, Paris-Sorbonne. |
期刊論文 | |
2024 | 〈1920年代巴黎萬國博覽會的東亞展示-兼論福爾摩沙茶藝館〉,《藝術觀點ACT》,臺南市,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第98期,7月,頁16-23。 |
2020 | 〈1933年巴黎[中國美術]展-策展人徐悲鴻及其展覽評論〉,《藝術收藏與鑑賞》,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第12期,8月,頁25-42。 |
2007 | 〈台灣美術作為一種藝術史研究〉,《藝術觀點》,第31期,4月,頁50-55。 |
2004 | 〈南藝館藏法文藝術史文獻初探〉,《藝術觀點》,第23期,7月,頁41-43。 |
2003 | 〈平板非常不平板-觀2003光環舞集排練新作兼論「平板」的造形元素〉,《藝術觀點》,第20期,10月, 頁59-64。 |
專書論文 |
2023 | 〈巴黎過客﹑島嶼歸人: 席德進的歐洲掠影〉,《時代對望: 席德進百歲誕辰紀念文集》,臺中市 :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3,頁42-61。 |
2022 | 〈誰的主體性?台府展(1927-1943)「地方色彩」的隱喻與誤讀〉,《共構記憶:臺府展中的臺灣美術史建構》,臺中市 : 國立臺灣美術館. 2022,頁124-145。 |
2020 | 〈劉啟祥(1910-1998)作品中的巴黎〉,〈III-2 展品焦點〉,《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新精神的跨界域流動》,黃亞歷﹑陳允元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原點出版社﹑本木工作室,2020,頁66-73。 |
2019 | 〈徐悲鴻與巴黎「中國美術」展,1933〉,《中國近現代美術留學史料與研究工作坊論文集》,華天雪 , 曹慶暉主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9,頁 252-264。 |
2018 | ‘Style as Identity: Fashion in Taiwan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Fashion, Identity, and Power in Modern Asia, Editors: Pyun, Kyunghee, Wong, Aida Yuen (Eds.), Palgrave Macmillian, New York, pp. 339-356. |
2011 | “Recensement des artistes chinois ayant étudié en France entre 1911 et 1950”, Artistes Chinois A Paris, de Lin Fengmian à Zao Wu-Ki, Paris : Musee Cernuschi,pp.236-237. ISBN : 978-2-7596-0175-2 |
2010 | 〈一個女性抽象畫家在台灣〉,《春潮‧徐畢華2010作品展》,台北:首都藝術中心,頁4-8。 |
2006 | 〈被忽略的視野 - 關於朱銘作品的一個女性觀看的方式〉,《恣手放意、遊戲人間:朱銘彩繪木雕展》,國立 台灣美術館,1月21日- 4月23日,頁2-7。 |
研討會論文及專題演講 |
2024 | 113年度「臺灣美術寫作攻略」論壇暨計畫執行 (6月21-22) |
2023 | 〈林文錚與1920年代巴黎博覽會的東亞美術〉,2023「林文錚百二十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中國美術學院建校95周年紀念,2023年12月6日,會議地點:杭州市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 |
2023 |
「教科書之外的「地方色彩」──台展評審五部曲」,演講於「112年第十七屆藝術史教育扎根研習營「任藝門」」,於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
2022 | 〈戰爭世代的離散與洄游:觀看劉耿一〉,2022臺灣藝術史學術論壇「風景再論」:戰後臺灣風景畫‧風景攝影,2022年7月2日,會議地點:臺南市美術館。 |
2021 | 〈從流行到懷舊:旗袍在戰後台灣戒嚴時期(1949-1987)的象徵〉,2021台灣與東亞的文本.圖像.視聽文化國際學術論壇,Text and Image Studies Society(文圖學會),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21年6月25-26日(線上研討會)。 |
2021 | 〈誰的主體性?台府展(1927-1943)「地方色彩」的隱喻與誤讀〉,「經典再現──臺府展現存作品特展」學術研討會,2021年3月13(六)-14(日),會議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
2021 |
「從流行到懷舊:「旗袍」與戰後台灣時尚」,演講於「110年第十五屆藝術史教育扎根研習營「天天天天:民間美術與常民文化」,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
2020 | 〈潘玉良版畫《連理》系列中的女性自我凝視〉,臺灣藝術史研究學會202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20年9月12日(六)-13日(日),會議地點:國立成功大學C-Hub創意基地。 |
2019 | 〈想像的主體性-全球化視野下的台灣美術〉,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2019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19年3月30日(六)-31日(日),會議地點:台灣創價學會至善文化會館(台北市)。 |
2019 |
「風格即認同:20世紀臺灣流行時尚回顧史」,演講於「108年第十三屆藝術史教育扎根研習營「臺灣文物與藝術新視野」」,於國立台灣文學館。 |
2017 | 〈游移的現代性-從陳澄波的明信片收藏探討上海時期作品(1928-1932)〉,台灣藝術史研究學會首次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17年3月25日(六)- 26日(日),會議地點: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教學研究大樓 10樓國際會議廳。 |
2016 | 〈被忽略的「巴黎畫派」-「中國留法藝術學會」- 1930年代旅法藝術家活動探討〉,「即視研評──現當代視覺文化研究與評論國際學術論壇」,2016.11.12(六)、13(日),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
2015 |
「現代藝術名品」,演講於「104年第九屆藝術史教育扎根研習營」,於國立成功大學。 |
2014 | 〈臺灣寺廟中傳統錫工藝禮器 –以儀仗為例〉, “Cultural Heritage, Art and Cultural Relics, Knowledge of Beliefs, and Memory Revitalization” Oriental Cultural Heritage Sites Protection Alliance (Paris, France), Oct. 31- Nov. 2, 2014,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
2014 | 〈一個展覽的前世今生:巴黎[中國美術]展,1933〉,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olish & Chinese Art : China-Poland, Art & Culturel Heritage, Dec. 5-6, 2014,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成功大學。 |
2013 |
「臺灣風景的圖像建構」,演講於「102年第五屆大學校院推動博物館專業人才培育計畫春季藝術史教育扎根研習營」,於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
2011 |
「風景畫在臺灣的形成與發展─從石川欽一郎、陳德旺到李德」,演講於「100年第一屆藝術史教育扎根計畫南區教師研習營」,於國立成功大學。 |
2008 | 〈從臨摹到參展:1930年代旅法畫家的巴黎經驗〉,《台灣前輩畫家張啟華先生暨第六屆亞洲藝術學會台北年會國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台灣美學藝術學學會,頁345-364,ISBN 9789868533400 |
2008 | 〈兩次大戰間中日以數期刊對西方現代藝術的介譯及其影響〉,皺褶‧視差‧ 翻譯:東亞現當代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理論創作博士班、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主辦,臺南。 |
2008 | 〈從臨摹到參展:1930年代旅法畫家的巴黎經驗〉,殖民‧城市‧文化政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六屆亞洲藝 術學會台北年會),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佛光大學、張啟華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
2005 | 〈走過「人間」、回首「鹽田」:三十年後重看洪通的藝術〉,第一屆「南瀛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南瀛國 際人文研究中心、台南縣政府主辦,10月15-16日。 |
2005 | 〈由景象到心象:從陳德旺「淡水-觀音山」系列畫作論藝術圖像中的人文內涵〉,「二十一世紀人文與人格 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淡江大學教育學院主辦,6月10日。 |
2004 | 〈劉啟祥早年習畫的幾個觀察:一九三○年代旅居巴黎藝術家的臨摹、學習生涯〉,「空谷清音-劉啟祥研究展:劉啟祥繪畫藝術研討會」,高雄市立美術館主辦,高雄,7月24日,頁23-29,ISBN 9570172282。 |
一般文章 |
2006 | 〈電力資產遺址與收藏價值的提昇〉, 譯自 Claude Velty:‘Mode de valorisationdes sites et des collections du patrimoine électrique’,《文化資產詮釋-文化景觀與工業遺址之新趨勢》國際學術研討會成果專輯,9月 25日,頁189-195。 |
1991 | 〈沙龍何去何從-沙龍的起源到現況〉, 譯自 “REGART EXPO” , 《雄獅美術》 no.249, 1991. 11月,頁158- 164. |
研究計畫 |
2012-2013 | 協同主持人,〈重要傳統藝術錫工藝調查研究計畫〉,文資總處,文化部。 |
2010 | 一九三零年代旅法藝術家的巴黎參展─以﹝秋季沙龍﹞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補助。 |
2006 | 協同主持人,〈文化資產銓釋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研習營〉,文建會指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主辦,9月25-30日,高雄科工館&美濃竹子門電廠。 |
2004 | 口譯、翻譯,〈93年法國馬樂侯文化管理研討會〉會議實錄;專輯:〈法國馬樂侯文化管理研討會─法國的考古發掘〉,05月 01日,ISBN:9570174366。 |
指導研究生碩士論文
林莉,2022,《潘玉良(1895-1977)的線性繪畫研究:以人體畫為例》。
黃靖容,2018,《解讀臺灣當代新媒體藝術圖像—張騰遠(1983-)作品探析》。
李佳卿,2016,《作為女性藝術家── 李錦繡(1953 - 2003)在臺灣女性藝術發展的定位》。
戴妙如,2015,《現代性在東亞的塑成: 以陳澄波城市風景畫為例》。
林玲君,2014,《二十世紀前半期台灣女性圖像中的都會特質》。
楊文儀,2013,《超現實主義在台灣的形成與發展》。
侯昱寬,2013,《台灣當代藝術中的男性身體:以席德進、顧福生為例》。
涂嘉倫,2012,《當代台灣紀念碑研究:以二二八紀念碑為例》。
游原一,2012,《陳庭詩版畫作品研究-以抽象版畫為中心(1963-1999)》。
黃絲純,2011,《論李德作品的精神性--從"自畫像"到"空相"系列(1957-1999)》。
楊佳璇,2011,《黃華成(1935-1996)創作研究》。
白婷尹,2007,《班雅明美學在台灣作為一種防衛機制》。
廖彥鈞,2004,《「科技物件」或「數位概念」﹘由台灣科技藝術之意識形態看「造境」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