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

鄭邦彥




 

現職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

 

學歷 2013 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教育研究所博士
2007 天主教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
1999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中國美術史組碩士

 

經歷 2015.12-迄今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物月刊》編輯委員
  2015.10-迄今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副研究員(比照副教授級聘任)
  2013-迄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2011.08-2015.10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助理研究員(比照助理教授級聘任)
  2010.6-2015.9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博物館簡訊》編輯委員
  2012 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101年度模範公務人員
  2008.6-2012.12 博物館電腦網路協會臺灣分會(Museum Computer Network, Taiwan Chapter)藏品管理系統小組(Collection Management System SIG)召集人
  2007.6-2011.8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助理研究員(比照講師級聘任)
  2006.7-11 美國克里夫蘭美術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亞洲藝術部 全職實習生
  2006.3-6 三重蘆荻社區大學兼任講師(「大家作伙.辦展覽」實驗課程)

 

 

研究專長 博物館學:藏品登錄管理、數位典藏、博物館教育與多元文化
中國美術史:漢畫像磚/石、琺瑯器

 





 


 

 

著作

 

期刊及專書(含論文集)論文

 

2016 〈「以策展作為媒介的公共領域」芻議〉,《文化研究季刊》第156期,2016年12月,頁1-23。(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6 〈文化資產保存法古物分級之執行與省思:以國立博物館為例〉,《藝術學》第31期,2016年5月,頁223-238。(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6 〈為未來徵集、共享的責任-ICOM-COMCOL & ICOM-ICFA 2016年會紀實〉,《博物館簡訊》,第77期,2016年9月,頁12-15。(科技部補助國內專家學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編號:105-2914-I-136 -001 -A1)(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5 〈在臺灣博物館兼容新住民─近期實踐與反思〉,《博物館學季刊》,第29卷第3期,2015年7月,頁103-116。(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4 〈實踐取向博物館研究:理論芻議〉,《博物館與文化》,第8期,2014年12月,頁39-67。(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4 〈揭露隱匿傷痛,有多困難?:評《難解知識的策展:公共空間裡的暴力過去》〉,《博物館與文化》,第7期,2014年6月,頁127-137。(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4 〈「不只是觀眾」的異質想像:博物館與新住民專題引言〉,《博物館簡訊》,第67期,2014年3月,頁6-9。(並擔任「博物館與新住民」專題編輯)(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3 〈國立故宮博物院九十七至一○一年藏品盤點實錄〉,《故宮文物月刊》,第362期,2013年5月,頁112-128。(與施佩瑩合撰)(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2 〈「誰」是非觀眾?初論《凝視驛鄉-Voyage 15840移工攝影展》於蘆荻社大之行動研究〉,《應用心理研究》,第56期,2012年12月,頁191-229。(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2 〈作者回應∕以「策展」之名:探覓博物館與社會共振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第56期,2012年12月,頁239-250。(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2 〈穿越污名的同志策展:一位基層博物館員的書寫與反思〉,《博物館學季刊》,第26卷第3期,2012年7月,頁37-59。(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1 〈九連墩楚墓青銅禮容器及其問題〉,《臺灣博物季刊》,第29卷第4期,2011年12月,頁9-17。(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0 〈讓博物館心臟更強:「藏品管理系統」專題引言〉,《博物館簡訊》,第54期,2010年12月,頁3-6。(並擔任「藏品管理系統」專題編輯)(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0 〈在博物館裡,「同志」能否與我們共同生存?Dr. Richard Sandell「博物館與人權議題」演講談起…〉,《博物館簡訊》,第53期,2010年9月,頁7-10。(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2010 〈一位登錄員重走故宮文物南遷路的感知〉,《故宮文物月刊》,第330期,2010年9月,頁80-87。(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2009 〈從策展「再概念化」出發:試論在美術館實踐性別平權教育之可能性〉,《文資學報》,第5期,2009年12月,頁129-166。(具匿名審查制度)
2009 〈博物館藏品登錄與系統建置的回顧與展望-側記德州理工大學博物館宛湄研究員演講〉,《博物館簡訊》,第48期,2009年6月,頁27-31。(與曹牧驊合撰)(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2007 〈試論克里夫蘭美術館、弗瑞爾藝廊、大都會美術館所藏之掐絲琺瑯壇城〉,《藝術學》,第23期,2007年1月,頁163-196。(具匿名審查制度)
2005 〈西漢染器-「四神獸爐」小議〉,《故宮文物月刊》,第269期,2005年8月,頁38-47。(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2001 〈「磚」與「墓」-由故宮畫像磚的展示談起〉,《故宮文物月刊》,第223期,2001年10月,頁74-94。(不具匿名審查制度)





 

專書(含論文集)論文

 

2015 Encountering Southeast Asian immigrant visitors in Taiwan museums: Current practices and reflections. In M. Haggag & N. Gesché-Koning (Eds.), Squaring the Circle? Research, Museum, Public: A Common Engagement toward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s of ICOM CECA 2014 (pp. 129-133). Alexandria, Egpty: ICOM-CECA + UMAC. (ISBN 978-94-6136-051-9, 科技部補助103-2914-I-136-002-A1)
2014 Exhibition curating as praxis of social resonance: Three case studies in Taiwan. In M. Cabral(Ed.), Museums (memory + creativity = social change), Proceedings of ICOM CECA 2013(pp. 175-187). Rio de Janeiro, Brazil: ICOM-CECA.(ISBN 103-2914-I-136-002-A1, 國科會補助102-2914-I-136-001-A1)
2013 〈TIWA 與在地移工、新移民社群以策展進行發聲的嘗試:一位博物館館員(我)的觀點〉,《看見與做到:練習開始的練習─地方文化館專業培訓課程2013 成果專書》,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頁44-53。(ISBN:978-986-04-002-43)
2012 Encountering non-visitors: A case study of the Taiwanese migrant worker photography exhibition and my museum practice, In A. Desvallées & S. Nash (Eds.), ICOFOM Study Series–ISS 41(pp.139-148). Paris: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Muse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UNESCO)(ISBN 978-92-9012-406-1, 國科會補助102-2914-I-136-001-A1)
2011 From dialogue to understanding: A case study of the Taiwanese gay and lesbian exhibition curating, In A. Desvallées & S. Nash (Eds.), ICOFOM Study Series–ISS 40(pp.51-61). Paris: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Museology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UNESCO)(ISBN 978-986-02-9554-2)
2011 〈以「差異」之名:析論博物館策展與文化政治〉,載於王嵩山(主編),《博物館展示的景觀》,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頁233-259。(ISBN:978-986-03-1226-3)
2010 〈一個亞洲.三個世界:我在博物館蒐藏與策展間的行動與反思〉,載於王嵩山(主編),《博物館蒐藏的文化與科學》,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頁233-252。(ISBN:978-986-02-5426-6)
2008 〈西漢至新莽「四神」圖像芻議〉,載於林保堯(主編),《美術考古與文化資產─以臺灣地區學者的論述為中心》,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頁214-233。(ISBN:978-7-81118-375-7)
2008 〈雙清年鑑.2008.琺瑯篇〉,《雙清年鑑》,臺北:財團法人臺北市雙清文教基金會,頁54-83。
2006 〈傳統與現代之願景:陳文希的中國繪畫〉,Anita Chung(鍾碧芬)原著,《匯流:陳文希百年誕辰紀念展圖錄》,新加坡:新加坡美術館,頁200-207。(與吳毅慧 合譯)





 

國際研討會論文

 

2016 〈多元文化教育對臺灣博物館的啟示〉,「2016亞太博物館教育國際研討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臺中,民國105年11月25-26日。
2016 〈面對人類世:博物館永續經營的另類之道〉,「人類世的博物館-藝術、科學、當代社會變遷-2016第七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藝術大學、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舉辦,國立藝術大學,臺北,民國105年10月26-27日。
2016 “(Re)shaping National Memory: A Study o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nd its Southern Branch Museum,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Collecting, ICOM-COMCOL 2016 Annual Conference in Italy, Milan, from July 3 to 9, 2016.(科技部補助國內專家學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編號:105-2914-I-136 -001 -A1)
2015 “Documentation as a professi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Documentation, ICOM-CIDOC 2015 Annual Conference in New Delhi, India, from September 5 to 10, 2015.
2015 〈以藏品管理作業程序,迎接博物館法時代的到來〉,「第三屆博物館藏品管理與應用工作坊:博物館法的挑戰與實踐」,國立故宮博物院與(香港)北山堂基金舉辦,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民國104年5月13日。
2014 “Encountering Southeast Asian immigrant visitors in Taiwan museums─current practices and reflec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the Committee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al Action (ICOM-CECA)& Committee for University Museums And Collections (UMAC) 2014 Annual Conference in Alexandrina, Egypt, from October 9 to 14, 2014.(科技部補助國內專家學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編號:103-2914-I-136 -002 -A1)
2014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際交流展覽的回顧與展望〉,「第二屆博物館藏品管理與應用工作坊:國際交流展覽」,國立故宮博物院與(香港)北山堂基金舉辦,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民國103年5月15日。(與蘇春華合著)
2014 〈「新住民」變為「觀眾」:臺灣博物館的焦慮與新課題〉。「2014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會暨世界人權博物館協會年會」,國際博物館管理委員(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Manag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ICOM / INTERCOM)、世界人權博物館協會(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s, FIHRM)與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舉辦,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北,民國103年5月1-4日。
2014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管理的回顧與展望〉,「數位典藏時代博物館藏品管理與應用工作坊」,國立故宮博物院與(香港)北山堂基金舉辦,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民國103年4月18日。
2014 〈文化資產保存法「古物分級」之執行與案例省思:以國立博物館為例〉,「傳統‧藝術‧文化學術研討會暨林保堯教授榮退經典講座」,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學院主辦,臺北,民國103年1月5日。
2013 〈撐出一個文化公共領域?「策展介入社會」芻議〉,「文化的軌跡:文化治理的能動與反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舉辦,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高雄文藻大學,臺北、高雄,民國102年10月26-27日。
2013 “Exhibition curating as praxis of social resonance: Three case studies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the Committee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al Action (ICOM-CECA)2013 Annual Conference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from August 12 to 15, 2013.(國科會補助國內專家學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編號:102-2914-I-136-001-A1)
2011 〈穿越污名的同志策展:一位基層博物館員的行動書寫、回觀反應〉,「十字路上的博物館:2011博物館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科學博物館舉辦,臺中,民國100年11月24-25日。
2010 〈以「差異」之名,初論博物館策展及其文化政治〉,「博物館展示的景觀-第四屆博物館研究雙年學術研討會」,國立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博物館舉辦,臺北,民國99年11月18-19日。
2010 “From Manual Inventory Books to Digitized Inventory Record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7th European Registrars Conference (ERC)2010 Annual Conference in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from November 7 to 9, 2010.
2010 〈走出「博物館」.進入「街頭」:我與社群由陌生、抗拒到合作之間張力的告解談起〉,「返景入深林: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臺灣社會研究學會、世新大學舉辦,臺北,民國99年9月25-26日。
2009 〈同志情誼之污名、抗拒與轉化:以同性戀策展行動為媒介〉,「第三屆亞太地區性別平等教育論壇」,臺灣女性學學會舉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民國98年10月17-18日。
2009 “Making a critical exhibition for multi-cultural visitors’ understanding: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Voyage 15840 – Migrant Worker Photography Exhibition” at Ludi community college,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the Committee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al Action (ICOM-CECA) 2009 Annual Conference in Reykjavik, Iceland, from October 5 to 10, 2009.(國科會補助博士生出席國際會議,編號:9814FA1100055)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