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2017/04/16─無機材質文物保存修護理論與實務(二)校外參訪: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舉辦日期:2017/04/16 14:00~17:00
舉辦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之南科分館、道爺古墓遺址
領隊教師:邵慶旺 助理教授

 

       這一次為了和課堂上所學的無機材質保存與維護相關知識作結合,有參與無機材質文物保存修護理論與實務(二)課程的同學們實地走訪來到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之博物館和墓古道爺墓遺址現場,除了了解南科考古遺址的時空背景,也透過導覽員專業的解說進一步了解臺灣史前六個考古文化,最後則是到道爺古墓遺址實地觀察清代官墓的型制。
       一進入南科分館的文物陳列室,映入眼簾所看到的就是臺灣史前各期文化所在的位置圖,接著透過在南科地區考古多年的翁先生淺顯易懂的導覽,帶領我們一步步了解史前文化發展的歷史背景,以及介紹每一時期考古文化,如: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大湖文化、近代漢人文化……,它們所使用的石器、陶器、裝飾物等等的使用工具,還有它們的演變過程。在翁先生導覽的同時,邵老師還有加以補充和說明每一個無機材質如何適當地去修復和保存的,使同學們能透過實物的觀察更能瞭解上課所學到的知識。在介紹大坌坑文化時,我們還欣賞到「臺灣第一狗」的骨骸,經翁先生的介紹,我們才了解到這隻狗是目前挖掘到最完整的狗遺骸,而不是臺灣最早的狗,這令同學們大開了眼見!走到了介紹不同的墓葬形制區塊時,此區展覽的文物都放在我們踩著的玻璃地板腳下,這可使我們能隔著玻璃近距離欣賞到各文化的墓葬形式,像是在介紹到蔦松文化的墓葬方式,就不同於其他史前文化的墓葬習俗,採取的是仰伸直肢葬,而是在遺骸上方鋪陳陶片,這種埋葬方式在臺灣非常少見,也令我們對這種獨特的墓葬方式感到嘆為觀止!導覽的最後,翁先生和我們介紹在南科考古搶救發掘的歷史,以及長期在此地付出青春和熱情的工作人員,讓我們這些同學了解到搶救性的考古如果沒有這群付出勞力和歲月的工作人員完成此事,我們就無法更了解我們生長在這塊土地的歷史背景了。
       參訪完南科陳列室後,老師帶領我們去近代漢人文化的道爺古墓遺址,實地瞭解清代官墓的型制和每一個構造的功能,像是此墓的墓槨為三合土預製之雙棺室結構,這在清代墓葬中非常少見,還有此墓設有排水瓦管,可讓墓埕內的積水經由西南側的磚砌水道,連接環形之陶質排水管從角落排出。同時它長的似古代官服腰際間的玉帶,而帶有旺財興官之意。但由於此墓位在低窪地勢,所以一有下雨就很難排除掉雨水,同時會使淤泥累積在墓埕內。這讓我們在參訪這座磚砌的墓時,就不能看到它完整的樣貌,只能看到它的整體輪廓,實屬有些可惜。但整體下來,同學們能超近距離了解清代墓的樣貌,而非像博物館一樣需要格一定距離才能欣賞各式各樣的文物,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經驗!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