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日期:2016/11/25 09:00~17:00
舉辦地點:南投紙教堂、毓繡美術館
領隊教師:蔡敏玲 副教授
本次課程校外參訪,配合教師在「美術館典藏案例分析」以及「西洋建築史專題」課堂所教授的建築與美術館典藏相關知識,這次修習該課程的同學們實地走訪南投毓繡美術館與埔里的紙教堂。在毓繡美術館,除了觀看毓繡美術館該展期的展覽,同時透過與執行長黃翔女士的訪談,得以瞭解毓繡美術館的典藏政策、目前所遭遇的難題等,在此毓繡美術館的建築體本身亦是2016年臺灣建築首獎的得獎作品,因此親自走訪毓繡美術館,除了得以見到在館內展出的作品,亦能見到館外精煉的建築本身!而在南投埔里紙教堂,則是體現了建築與環境的關聯,埔里地區的信仰雖然非以天主教為多數,但紙教堂在埔里卻呈現另一種歷史與地理的風情—921地震災區,藉由參訪埔里紙教堂,讓同學一窺在921災情嚴重的埔里桃米社區一帶,如何以紙教堂實體與概念為核心,進行產業與家園重建。
毓繡美術館以清水模為入口外觀,在前往美術館建築本體的走道,建築師更以清水模的自然、大量的通道開間使建築融合自然環境。導引觀者進到美術館後,我們隨者導覽首先觀看毓繡美術館的一樓常設展,再者進入特展「我願望散步島國只深深地凝視:連建興的荒景魔幻」,該展為臺灣魔幻寫實畫家連建興的回顧畫展,同時也是以「當代寫實」為定位的毓繡美術館,在開館以來第一個以臺灣當代寫實藝術家的展覽。觀展後我們隨即訪談黃翔執行長,明白毓繡美術館作為2016年新成立的私人美術館,因為館史較年輕,地處偏遠等,其營運以及藏品的典藏、展示方式都受影響並隨之應變。毓繡美術館以所在地區出發,與鄰近小學合作,配合小學的美術課程在美術館中做相關教學,例如訓練兒童導覽員等,獲得社區認同。毓繡美術館的實踐是地方型美術館值得學習之處。
紙教堂本體建築源於日本,1995年在日本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摧毀多棟房屋,需多人因此無處可住,而當地向取鷹教會秉持愛的宗旨,提出紙建築的概念,紙既容易取得,且輕薄不需大量人力與其他資源即可建造建築,因此坂茂建築師以58根中空圓形紙管圍繞,建成一幢跨宗教、族群的紙教堂建築,以作為日本社區重建的溝通橋樑,再次聚集、拉攏人心。然而在2005年後,紙教堂決定以此精神移至台灣同樣曾經歷重震的埔里桃米社區。在921地震後,桃米社區的居民重新思考人與環境的關係,社區居民瞭解埔里當地擁有相當豐富的自然資源,包含相當多品種的蝴蝶與青蛙,於是在產業重建時結合在地特色與生態,成立見學園區,而紙教堂也為園區中的概念,紙教堂在台灣重建立,邀請了許多當地居民參與建造,也加深居民與建築的互動與連結。